• 进入"运维那点事"后,希望您第一件事就是阅读“关于”栏目,仔细阅读“关于Ctrl+c问题”,不希望误会!

MySQL InnoDB崩溃恢复流程

MySQL InnoDB 彭东稳 7年前 (2017-07-06) 36901次浏览 已收录 2个评论

InnoDB如果发生意外宕机了,数据会丢么?对于这个问题,稍微了解一点MySQL知识的人,都会斩钉截铁的回答:不会!为什么?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说:因为有重做日志(redo log),数据可以通过redo log进行恢复。回答得很好,那么InnoDB怎样通过redo log进行数据的恢复的,具体的流程是怎样的?估计能说清楚这个问题的人剩的不多了,更深入一点:除了redo log,InnoDB在恢复过程中,还需要其他信息么?比如是否需要binlog参与?undo日志在恢复过程中又会起到什么作用?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变得疑惑起来:数据恢复跟undo有半毛钱的关系?

其实,InnoDB的数据恢复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其恢复过程中,需要redo log、binlog、undo log等参与,这里把InnoDB的恢复过程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依赖于redo log的恢复,而第二阶段,恰恰需要binlog和undo log的共同参与,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下整个恢复的过程。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数据库启动后,InnoDB会通过redo log找到最近一次checkpoint的位置,然后根据checkpoint相对应的LSN开始,获取需要重做的日志,接着解析获取的日志并且保存到一个哈希表中,最后通过遍历哈希表中的redo log信息,读取相关页进行恢复。

InnoDB的checkpoint信息保存在日志文件中,即ib_logfile0的开始2048个字节中,checkpoint有两个,交替更新,checkpoint与日志文件的关系如下图:

MySQL InnoDB崩溃恢复流程

checkpoint信息分别保存在ib_logfile0的512字节和1536字节处,每个checkpoint默认大小为512字节,InnoDB的checkpoint主要有3部分信息组成:
  • checkpoint no
checkpoint no主要保存的是checkpoint号,因为InnoDB有两个checkpoint,通过checkpoint号来判断哪个checkpoint更新
  • checkpoint lsn
checkpoint lsn主要记录了产生该checkpoint是flush的LSN,确保在该LSN前面的数据页都已经落盘,不再需要通过redo log进行恢复
  • checkpoint offset
checkpoint offset主要记录了该checkpoint产生时,redo log在ib_logfile中的偏移量,通过该offset位置就可以找到需要恢复的redo log开始位置。

通过以上checkpoint的信息,我们可以简单得到需要恢复的redo log的位置,然后通过顺序扫描该redo log来读取数据,比如我们通过checkpoint定位到开始恢复的redo log位置在ib_logfile1中的某个位置,那么整个redo log扫描的过程可能是这样的:

MySQL InnoDB崩溃恢复流程

  • 从ib_logfile1的指定位置开始读取redo log,每次读取4 * page_size的大小,这里我们默认页面大小为16K,所以每次读取64K的redo log到缓存中,redo log每条记录(block)的大小为512字节。
  • 读取到缓存中的redo log通过解析、验证等一系列过程后,把redo log的内容部分保存到用于恢复的缓存recv_sys->buf,保存到恢复缓存中的每条信息主要包含两部分:(space,offset)组成的位置信息和具体redo log的内容,我们称之为body。
  • 同时保存在恢复缓存中的redo信息会根据space,offset计算一个哈希值后保存到一个哈希表(recv_sys->addr_hash)中,相同的哈希值不同(space,offset)用链表存储,相同的(space,offset)用列表保存,可能部分事务比较大,redo信息一个block不能保存,所以,每个body中可以用链表链接多body的值。
  • redo log被保存到哈希表中之后,InnoDB就可以开始进行数据恢复,只需要轮询哈希表中的每个节点获取redo信息,根据(space,offset)读取指定页面后进行日志覆盖。

在上面整个过程中,InnoDB为了保证恢复的速度,做了几点优化:

优化一

在根据(space, offset)读取数据页信息到buffer pool的时候,InnoDB不是只读取一张页面,而是读取相邻的32张页面到buffer pool,这里有个假设,InnoDB认为,如果一张页面被修改了,那么其周围的一些页面很有可能也被修改了,所以一次性连续读入32张页面可以避免后续再重新读取。

优化二

在MySQL 5.7版本以前,InnoDB恢复的时候需要依赖数据字典,因为InnoDB根本不知道某个具体的space对应的ibd文件是哪个,这些信息都是数据字典维护的,而且在恢复前,需要把所有的表空间全部打开,如果库中有数以万计的表,把所有表打开一遍,整个过程就会很慢。那么MySQL 5.7在这上面做了哪些改进呢?其实很简单,针对上面的问题,InnoDB在redo log中增加了两种redo log的类型来解决。MLOG_FILE_NAME用于记录在checkpoint之后,所有被修改过的信息(space, filepath);MLOG_CHECKPOINT用于标志MLOG_FILE_NAME的结束。

上面两种redo log类型的添加,完美解决了前面遗留的问题,redo log中保存了后续需要恢复的space和filepath对,所以,在恢复的时候,只需要从checkpoint的位置往后扫描到MLOG_CHECKPOINT的位置,这样就能获取到需要恢复的space和filepath,在恢复过程中,只需要打开这些ibd文件即可,当然由于space和filepath的对应关系通过redo存了下来,恢复的时候也不再依赖数据字典。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MLOG_CHECKPOINT在每个checkpoint点中最多只存在一次,如果出现多次MLOG_CHECKPOINT类型的日志,则说明redo已经损坏,InnoDB会报错。最多存在一次,那么会不会有不存在的情况?答案是肯定的,在每次checkpoint过后,如果没有发生数据更新,那么MLOG_CHECKPOINT就不会被记录。所以只要简单查找下redo log最新一个checkpoint后的MLOG_CHECKPOINT是否存在,就能判定上次MySQL是否正常关机。5.7版本的MySQL在InnoDB进行恢复的时候,也正是这样做的,MySQL 5.7在进行恢复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最多3次的redo log扫描:

第一次redo log的扫描,主要是查找MLOG_CHECKPOINT,不进行redo log的解析,如果没有找到MLOG_CHECKPOINT,则说明InnoDB不需要进行recovery,后面的两次扫描可以省略,如果找到了MLOG_CHECKPOINT,则获取MLOG_FILE_NAME到指定列表,后续只需打开该链表中的表空间即可。

第二次扫描是在第一次找到MLOG_CHECKPOINT基础之上进行的,该次扫描会把redo log解析到哈希表中,如果扫描完整个文件,哈希表还没有被填满,则不需要第三次扫描,直接进行recovery就结束。

第三次扫描是在第二次基础上进行的,第二次扫描把哈希表填满后,还有redo log剩余,则需要循环进行扫描,哈希表满后立即进行recovery,直到所有的redo log被apply完为止。

redo log全部被解析并且apply完成,整个InnoDB recovery的第一阶段也就结束了,在该阶段中,所有已经被记录到redo log但是没有完成数据刷盘的记录都被重新落盘。然而,InnoDB单靠redo log的恢复是不够的,这样还是有可能会丢失数据(或者说造成主从数据不一致),因为在事务提交过程中,写binlog和写redo log提交是两个过程,写binlog在前而redo提交在后,如果MySQL写完binlog后,在redo提交之前发生了宕机,这样就会出现问题:binlog中已经包含了该条记录,而redo没有持久化。binlog已经落盘就意味着slave上可以apply该条数据,redo没有持久化则代表了master上该条数据并没有落盘,也不能通过redo进行恢复。这样就造成了主从数据的不一致,换句话说主上丢失了部分数据,那么MySQL又是如何保证在这样的情况下,数据还是一致的?这就需要进行第二阶段恢复。

第二阶段

前面提到,在第二阶段恢复中,需要用到binlog和undo log,下面我们就来看下具体的恢复逻辑是怎样的?其实在该阶段的恢复中,也被划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根据binlog获取所有可能没有提交事务的xid列表;第二部分,根据undo中的信息构造所有未提交事务链表,最后通过上面两部分协调判断事务是否可以提交。

MySQL InnoDB崩溃恢复流程

如上图中所示,MySQL在第二阶段恢复的时候,先会去读取最后一个binlog文件的所有event信息,然后把xid保存到一个列表中,然后进行第二部分的恢复,如下:

MySQL InnoDB崩溃恢复流程

我们知道,InnoDB当前版本有128个回滚段,每个回滚段中保存了undo log的位置指针,通过扫描undo日志,我们可以构造出还未被提交的事务链表(存在于insert_undo_list和update_undo_lsit中的事务都是未被提交的),所以通过起始页(0,5)下的solt信息可以定位到回滚段,然后根据回滚段下的undo的slot定位到undo页,把所有的undo信息构建一个undo_list,然后通过undo_list再创建未提交事务链表trx_sys->trx_list。

基于上面两步, 我们已经构建了xid列表和未提交事务列表,那么在这些未提交事务列表中的事务,哪些需要被提交?哪些又该回滚?判断条件很简单:凡是xid在通过binlog构建的xid列表中存在的事务,都需要被提交,换句话说,所有已经记录binlog的事务,需要被提交,而剩下那些没有记录binlog的事务,则需要被回滚。

通过上述两个阶段的数据恢复,InnoDB才最终完成整个recovery过程,回过头来我们再想想,在上述两个阶段中,是否还有优化空间?比如第一阶段,在构造完哈希表后,事务的恢复是否可以并发进行?理论上每个hash node是根据space,offset生成的,不同的hash node之间不存在冲突,可以并行进行恢复。

或者在根据哈希表进行数据页读取时,每次读取连续32张页面,这里读取的32张页面,可能有部分是不需要的,也同时被读入到Buffer Pool中了,是否可以在构建一颗红黑树,根据space,offset组合键进行插入,这样如果需要恢复的时候,可以根据红黑树的排序原理,把所有页面的读取顺序化,并不需要读取额外的页面。

以上纯粹是一些个人想法,文章最后,整理一张恢复过程流程图:

MySQL InnoDB崩溃恢复流程

InnoDB 崩溃恢复

要从一个意外的 MySQL 服务器退出中恢复,唯一的要求是重新启动 MySQL 服务器。InnoDB 会自动检查日志并执行数据库的回滚操作。InnoDB 自动回滚崩溃时存在的未提交的事务。在恢复过程中,mysqld 显示与此类似的输出。

InnoDB 崩溃恢复包括几个步骤:

表空间发现

表空间发现是 InnoDB 用来识别需要 redo 日志应用的表空间的过程。

表空间发现

如果在恢复期间 InnoDB 遇到自上次检查点以来写入的重做日志,则必须将重做日志应用于受影响的表空间。在恢复期间识别受影响的表空间的过程称为表空间发现。

表空间发现依赖于 innodb_directories 参数的设置,它定义了在启动时扫描表空间文件的目录。innodb_directories 默认设置为 NULL,但是当 InnoDb 构建要在启动时扫描的目录列表时,由 innodb_data_home_dir、innodb_undo_directory 和 datadir 定义的目录总是附加到 innodb_directories 参数值。无论是否明确指定 innodb_directories 设置,都会附加这些目录。使用绝对路径定义或驻留在附加到 innodb_directories 设置的目录之外的表空间文件应添加到 innodb_directories 设置中。如果之前未发现重做日志中引用的任何表空间文件,则恢复终止。

redo 日志应用

重做日志应用在初始化期间,在接受任何连接之前进行。如果在关机或崩溃时,所有的变化都从缓冲池持久化到了表空间(ibdata* 和 *.ibd 文件),重做日志的应用将被跳过。如果重做日志文件在启动时丢失,InnoDB 也会跳过重做日志的应用。

  • 当前最大的 auto-increment 计数器值在每次变化时都会被写入重做日志,这使得它具有崩溃安全性。在恢复过程中,InnoDB 扫描重做日志以收集计数器值的变化,并将这些变化应用到内存表对象中。
  • 当遇到索引树损坏时,InnoDB 会将损坏标志写到重做日志中,这使得损坏标志的崩溃是安全的。InnoDB 还在每个检查点上将内存中的损坏标志数据写到引擎私有的系统表中。在恢复过程中,InnoDB 从这两个位置读取损坏标志,并在将内存中的表和索引对象标记为损坏之前合并结果。
  • 不建议为加快恢复速度而删除重做日志,即使一些数据损失是可以接受的。只有在干净的关机后,在 innodb_fast_shutdown 设置为 0 或 1 的情况下,才应该考虑删除重做日志。

回滚未完成的事务

未完成的事务是指在意外退出或快速关机时处于活动状态的事务,回滚一个未完成的事务所需的时间可能是事务被中断前活跃状态的三到四倍,这取决于服务器负载。

你不能取消正在回滚的事务。在极端情况下,当回滚事务预计需要特别长的时间时,在 innodb_force_recovery 设置为 3 或更高的情况下启动 InnoDB 可能会更快。

Change buffer 合并

将 Change buffer(系统表空间的一部分)中的更改应用到二级索引的叶子节点,因为索引页被读取到缓冲池中。

Purge

删除对活动事务不再可见的带删除标记的记录。

在重做日志应用之后的步骤并不依赖于重做日志(除了记录写入的内容),并且与正常处理并行进行。在这些步骤中,只有未完成事务的回滚对崩溃恢复是特殊的。Change buffer 合并和 Purge 是在正常处理过程中进行的。

在重做日志应用后,InnoDB 试图尽早接受连接,以减少停机时间。作为崩溃恢复的一部分,InnoDB 回滚那些在服务器退出时没有提交或处于 XA PREPARE 状态的事务。回滚是由一个后台线程执行的,与来自新连接的事务平行执行。在回滚操作完成之前,新的连接可能会遇到与恢复的事务的锁冲突。

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 MySQL 服务器在繁忙的活动中被意外杀死,恢复过程也会自动发生,不需要 DBA 采取任何行动。如果硬件故障或严重的系统错误损坏了 InnoDB 数据,MySQL 可能拒绝启动。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强制 InnoDB 恢复”。

<转载>

http://www.sysdb.cn

MySQL 引擎特性:InnoDB崩溃恢复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innodb-recovery.html#innodb-crash-recovery


如果您觉得本站对你有帮助,那么可以支付宝扫码捐助以帮助本站更好地发展,在此谢过。
喜欢 (7)
[资助本站您就扫码 谢谢]
分享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

(2)个小伙伴在吐槽
  1. 请问在文章中的“第一阶段,数据库启动后,InnoDB会通过redo log找到最近一次checkpoint的位置”这一步在5.7版本中是通过什么函数实现的
    jiashuai2017-12-11 19:03 Windows 10 | Chrome 62.0.3202.94
    • :eek: ,不懂源码啊,后面有链接,转载的。
      彭东稳2017-12-12 13:09 Mac OS X | Chrome 61.0.31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