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运维那点事"后,希望您第一件事就是阅读“关于”栏目,仔细阅读“关于Ctrl+c问题”,不希望误会!

信息安全之RSA算法原理浅谈(二)

信息安全 彭东稳 9年前 (2015-12-17) 26256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历史

1976年以前,所有的加密方法都是同一种模式:

1)甲方选择某一种加密规则,对信息进行加密;

2)乙方使用同一种规则,对信息进行解密。

由于加密和解密使用同样规则(简称”密钥”),这被称为“对称加密算法”Symmetric-key algorithm)。

这种加密模式有一个最大弱点:甲方必须把加密规则告诉乙方,否则无法解密。保存和传递密钥,就成了最头疼的问题。

信息安全之RSA算法原理浅谈(二)

1976年,两位美国计算机学家Whitfield Diffie Martin Hellman,提出了一种崭新构思,可以在不直接传递密钥的情况下,完成解密。这被称为“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算法”。这个算法启发了其他科学家。人们认识到,加密和解密可以使用不同的规则,只要这两种规则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即可,这样就避免了直接传递密钥。

这种新的加密模式被称为”非对称加密算法”。

1)乙方生成两把密钥(公钥和私钥)。公钥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获得,私钥则是保密的。

2)甲方获取乙方的公钥,然后用它对信息加密。

3)乙方得到加密后的信息,用私钥解密。

如果公钥加密的信息只有私钥解得开,那么只要私钥不泄漏,通信就是安全的。

信息安全之RSA算法原理浅谈(二)

1977年,三位数学家RivestShamir Adleman 设计了一种算法,可以实现非对称加密。这种算法用他们三个人的名字命名,叫做RSA算法。从那时直到现在,RSA算法一直是最广为使用的非对称加密算法RSA 公钥密码算法是迄今为止在理论上最为成熟、完善的公钥密码体制。 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历了各种攻击的考验,逐渐为人们接受,普遍认为是目前最优秀的公钥方案之一。它是第一个既能用于数据加密也能用于数字签名和密钥分配与管理的算法。它易于理解和操作,也很流行。因为它既可用于加密,又可用于签名,并为用户的公开密钥签发公钥证书、发放证书、管理证书等,提高了服务质量,所以, RSA 公开密钥密码在当今的信息交换过程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实践,RSA 公钥密码体制在世界许多地方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标准。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计算机网络的地方,就有RSA算法。

这种算法非常可靠,密钥越长,它就越难破解。根据已经披露的文献,目前被破解的最长RSA密钥是768个二进制位。也就是说,长度超过768位的密钥,还无法破解(至少没人公开宣布)。因此可以认为,1024位的RSA密钥基本安全,2048位的密钥极其安全。

下面,我就进入正题,解释RSA算法的原理。文章共分成两部分,今天是第一部分,介绍要用到的四个数学概念。你可以看到,RSA算法并不难,只需要一点数论知识就可以理解。

RSA算法相关数学概念

一、互质关系

如果两个正整数,除了1以外,没有其他公因子,我们就称这两个数是互质关系coprime)。比如,1532没有公因子,所以它们是互质关系。这说明,不是质数也可以构成互质关系。

关于互质关系,不难得到以下结论:

1. 任意两个质数构成互质关系,比如1361

2. 一个数是质数,另一个数只要不是前者的倍数,两者就构成互质关系,比如310

3. 如果两个数之中,较大的那个数是质数,则两者构成互质关系,比如9757

4. 1和任意一个自然数是都是互质关系,比如199

5. p是大于1的整数,则pp-1构成互质关系,比如5756

6. p是大于1的奇数,则pp-2构成互质关系,比如1715

二、欧拉函数

请思考以下问题:

任意给定正整数n,请问在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之中,有多少个与n构成互质关系?(比如,在18之中,有多少个数与8构成互质关系?)

计算这个值的方法就叫做欧拉函数,以φ(n)表示。在18之中,与8形成互质关系的是1357,所以 φ(n) = 4

φ(n) 的计算方法并不复杂,但是为了得到最后那个公式,需要一步步讨论。

第一种情况

如果n=1,则 φ(1) = 1 。因为1与任何数(包括自身)都构成互质关系。

第二种情况

如果n是质数,则 φ(n)=n-1 。因为质数与小于它的每一个数,都构成互质关系。比如51234都构成互质关系。

第三种情况

如果n是质数的某一个次方,即 n = p^k (p为质数,k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则

信息安全之RSA算法原理浅谈(二)

 

 

比如φ(8) = φ(2^3) =2^3 – 2^2 = 8 -4 = 4

这是因为只有当一个数不包含质数p,才可能与n互质。而包含质数p的数一共有p^(k-1)个,即1×p2×p3×pp^(k-1)×p,把它们去除,剩下的就是与n互质的数。

上面的式子还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信息安全之RSA算法原理浅谈(二)

 

 

可以看出,上面的第二种情况是 k=1 时的特例。

第四种情况

如果n可以分解成两个互质的整数之积,

n = p1 × p2

φ(n) = φ(p1p2) = φ(p1)φ(p2)

即积的欧拉函数等于各个因子的欧拉函数之积。比如,φ(56)=φ(8×7)=φ(8)×φ(7)=4×6=24

这一条的证明要用到中国剩余定理”,这里就不展开了,只简单说一下思路:如果ap1互质(a<p1)bp2互质(b<p2)cp1p2互质(c<p1p2),则c与数对 (a,b) 是一一对应关系。由于a的值有φ(p1)种可能,b的值有φ(p2)种可能,则数对 (a,b) φ(p1)φ(p2)种可能,而c的值有φ(p1p2)种可能,所以φ(p1p2)就等于φ(p1)φ(p2)

第五种情况

因为任意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都可以写成一系列质数的积。

信息安全之RSA算法原理浅谈(二)

 

 

根据第4条的结论,得到

信息安全之RSA算法原理浅谈(二)

 

 

再根据第3条的结论,得到

信息安全之RSA算法原理浅谈(二)

 

 

也就等于

信息安全之RSA算法原理浅谈(二)

 

 

这就是欧拉函数的通用计算公式。比如,1323的欧拉函数,计算过程如下:

信息安全之RSA算法原理浅谈(二)

 

 

三、欧拉定理

欧拉函数的用处,在于欧拉定理欧拉定理指的是:

如果两个正整数an互质,则n的欧拉函数 φ(n) 可以让下面的等式成立:

信息安全之RSA算法原理浅谈(二)

 

 

也就是说,aφ(n)次方被n除的余数为1。或者说,aφ(n)次方减去1,可以被n整除。比如,37互质,而7的欧拉函数φ(7)等于6,所以36次方(729)减去1,可以被7整除(728/7=104)。

欧拉定理的证明比较复杂,这里就省略了。我们只要记住它的结论就行了。

欧拉定理可以大大简化某些运算。比如,710互质,根据欧拉定理,

信息安全之RSA算法原理浅谈(二)

 

 

已知 φ(10) 等于4,所以马上得到74倍数次方的个位数肯定是1

信息安全之RSA算法原理浅谈(二)

 

 

因此,7的任意次方的个位数(例如7222次方),心算就可以算出来。

欧拉定理有一个特殊情况。

假设正整数a与质数p互质,因为质数pφ(p)等于p-1,则欧拉定理可以写成

信息安全之RSA算法原理浅谈(二)

 

 

这就是著名的费马小定理。它是欧拉定理的特例。

欧拉定理是RSA算法的核心。理解了这个定理,就可以理解RSA

四、模反元素

还剩下最后一个概念:

如果两个正整数an互质,那么一定可以找到整数b,使得 ab-1 n整除,或者说abn除的余数是1

信息安全之RSA算法原理浅谈(二)

 

 

这时,b就叫做a模反元素”

比如,311互质,那么3的模反元素就是4,因为 (3 × 4)-1可以被11整除。显然,模反元素不止一个,4加减11的整数倍都是3的模反元素 {…,-18,-7,4,15,26,…},即如果ba的模反元素,则 b+kn 都是a的模反元素。

欧拉定理可以用来证明模反元素必然存在。

信息安全之RSA算法原理浅谈(二)

 

 

可以看到,a φ(n)-1 次方,就是a的模反元素。

==============================================================================

好了,需要用到的数学工具,全部介绍完了。RSA算法涉及的数学知识,就是上面这些,下一次我就来介绍公钥和私钥到底是怎么生成的。有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看懂RSA算法。这是目前地球上最重要的加密算法。

密钥生成的步骤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理解RSA算法。假设爱丽丝要与鲍勃进行加密通信,她该怎么生成公钥和私钥呢?

信息安全之RSA算法原理浅谈(二)

 

 

 

 

 

 

 

第一步,随机选择两个不相等的质数pq

爱丽丝选择了6153。(实际应用中,这两个质数越大,就越难破解。)

第二步,计算pq的乘积n

爱丽丝就把6153相乘。

n = 61×53 = 3233

n的长度就是密钥长度。3233写成二进制是110010100001,一共有12位,所以这个密钥就是12位。实际应用中,RSA密钥一般是1024位,重要场合则为2048位。

第三步,计算n的欧拉函数φ(n)

根据公式:

φ(n) = (p-1)(q-1)

爱丽丝算出φ(3233)等于60×52,即3120

第四步,随机选择一个整数e,条件是1< e < φ(n),且eφ(n) 互质。

爱丽丝就在13120之间,随机选择了17。(实际应用中,常常选择65537。)

第五步,计算e对于φ(n)的模反元素d

所谓模反元素”就是指有一个整数d,可以使得edφ(n)除的余数为1

ed ≡ 1 (mod φ(n))

这个式子等价于

ed – 1 = kφ(n)

于是,找到模反元素d,实质上就是对下面这个二元一次方程求解。

ex + φ(n)y = 1

已知 e=17, φ(n)=3120

17x + 3120y = 1

这个方程可以用扩展欧几里得算法”求解,此处省略具体过程。总之,爱丽丝算出一组整数解为 (x,y)=(2753,-15),即 d=2753

至此所有计算完成。

第六步,将ne封装成公钥,nd封装成私钥。

在爱丽丝的例子中,n=3233e=17d=2753,所以公钥就是 (3233,17),私钥就是(3233, 2753)。

实际应用中,公钥和私钥的数据都采用ASN.1格式表达(实例)。

RSA算法的可靠性

回顾上面的密钥生成步骤,一共出现六个数字:

这六个数字之中,公钥用到了两个(n,e),公钥对(n, e)一般都注册到了证书里,任何人都能直接查看,比如百度证书的公钥对如下图

信息安全之RSA算法原理浅谈(二)

其中最末6个数字(010001)换算成 10 进制就是 65537,也就是公钥对中的 ee 取值比较小的好处有两个:

1.由 c=m^e mod(n) 可知,e 较小,客户端 CPU 计算消耗的资源较少。

2.加大 server 端的破解难度。e 比较小,私钥对中的 d 必然会非常大。所以 d 的取值空间也就非常大,增加了破解难度。

其余四个数字都是不公开的。其中最关键的是d,因为nd组成了私钥,一旦d泄漏,就等于私钥泄漏。那么,有无可能在已知ne的情况下,推导出d

1ed≡1 (mod φ(n))。只有知道eφ(n),才能算出d

2φ(n)=(p-1)(q-1)。只有知道pq,才能算出φ(n)

3n=pq。只有将n因数分解,才能算出pq

结论:如果n可以被因数分解,d就可以算出,也就意味着私钥被破解。

可是,大整数的因数分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目前,除了暴力破解,还没有发现别的有效方法。维基百科这样写道:

对极大整数做因数分解的难度决定了RSA算法的可靠性。换言之,对一极大整数做因数分解愈困难,RSA算法愈可靠。

假如有人找到一种快速因数分解的算法,那么RSA的可靠性就会极度下降。但找到这样的算法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今天只有短的RSA密钥才可能被暴力破解。到2008年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可靠的攻击RSA算法的方式。

只要密钥长度足够长,用RSA加密的信息实际上是不能被解破的。

举例来说,你可以对3233进行因数分解(61×53),但是你没法对下面这个整数进行因数分解。

它等于这样两个质数的乘积:

事实上,这大概是人类已经分解的最大整数(232个十进制位,768个二进制位)。比它更大的因数分解,还没有被报道过,因此目前被破解的最长RSA密钥就是768位。

加密和解密

有了公钥和密钥,就能进行加密和解密了。

1)加密要用公钥 (n,e)

假设鲍勃要向爱丽丝发送加密信息m,他就要用爱丽丝的公钥 (n,e) m进行加密。这里需要注意,m必须是整数(字符串可以取ascii值或unicode值),且m必须小于n

所谓加密,就是算出下式的c

me ≡ c (mod n)

爱丽丝的公钥是 (3233, 17),鲍勃的m假设是65,那么可以算出下面的等式:

6517 ≡ 2790 (mod 3233)

于是,c等于2790,鲍勃就把2790发给了爱丽丝。

2)解密要用私钥(n,d)

爱丽丝拿到鲍勃发来的2790以后,就用自己的私钥(3233, 2753) 进行解密。可以证明,下面的等式一定成立:

cd ≡ m (mod n)

也就是说,cd次方除以n的余数为m。现在,c等于2790,私钥是(3233, 2753),那么,爱丽丝算出

27902753 ≡ 65 (mod 3233)

因此,爱丽丝知道了鲍勃加密前的原文就是65

至此,加密解密的整个过程全部完成。

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不知道d,就没有办法从c求出m。而前面已经说过,要知道d就必须分解n,这是极难做到的,所以RSA算法保证了通信安全。

你可能会问,公钥(n,e) 只能加密小于n的整数m,那么如果要加密大于n的整数,该怎么办?有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把长信息分割成若干段短消息,每段分别加密;另一种是先选择一种对称性加密算法(比如DES),用这种算法的密钥加密信息,再用RSA公钥加密DES密钥。

私钥解密的证明

最后,我们来证明,为什么用私钥解密,一定可以正确地得到m。也就是证明下面这个式子:

cd ≡ m (mod n)

因为,根据加密规则

e ≡ c (mod n)

于是,c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c = me – kn

c代入要我们要证明的那个解密规则:

(me – kn)d ≡ m (mod n)

它等同于求证

med ≡ m (mod n)

由于

ed ≡ 1 (mod φ(n))

所以

ed = hφ(n)+1

ed代入:

mhφ(n)+1 ≡ m (mod n)

接下来,分成两种情况证明上面这个式子。

1mn互质。

根据欧拉定理,此时

mφ(n) ≡ 1 (mod n)

得到

(mφ(n))h × m ≡ m (mod n)

原式得到证明。

2mn不是互质关系。

此时,由于n等于质数pq的乘积,所以m必然等于kpkq

m = kp为例,考虑到这时kq必然互质,则根据欧拉定理,下面的式子成立:

(kp)q-1 ≡ 1 (mod q)

进一步得到

[(kp)q-1]h(p-1) × kp ≡ kp (mod q)

(kp)ed ≡ kp (mod q)

将它改写成下面的等式

(kp)ed = tq + kp

这时t必然能被p整除,即 t=t’p

(kp)ed = t’pq + kp

因为 m=kpn=pq,所以

med ≡ m (mod n)

原式得到证明。

<原文>

阮一峰


如果您觉得本站对你有帮助,那么可以支付宝扫码捐助以帮助本站更好地发展,在此谢过。
喜欢 (0)
[资助本站您就扫码 谢谢]
分享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